本站收录了完整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名录》,不仅插图高级,而且全部链接到卫星影像甚至高清街景,如同身临其境。
抓图网的卫星使用说明。 如果你喜欢这个小玩意就请告诉你的朋友。咱们不是土豪也能嗨嗨皮皮环游世界!
霍尔托巴吉国家公园(Hortobágy National Park - the Puszta)是全球濒危动物最重要的饲养地之一。在2011年还被国际暗夜协会认定为暗夜公园,成为观赏美丽星空最理想之地,实现很多人用肉眼观赏璀璨星空的愿望,成为世界上最知名的暗夜公园之一。这里的房子怎么都一模一样,只是看不到一个人,再加上又是这样的寒冷季节,更觉得冷清。九龟缩大桥(Nine-holed Bridge)是霍尔托巴吉国家公园的标志,1827年建成。
近年来发生的严重干旱,导致遗址的部分地区,特别是普斯陶地区严重受到破坏。周围地区由于进行农业开垦使用化肥,对遗址的保存同样具有不良的影响。然而,迄今为止这些影响还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这里有一个景点(Pusztai Állatpark),看上去像是伺养场。
昆卡的洛斯-里奥斯的圣安娜历史中心(Historic Centre of Santa Ana de los Ríos de Cuenca)保留了古典风格浓厚的19世纪时期西班牙殖民地建筑风格,因此1999年城市的历史中心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这是一个山谷里的城镇,属于典型的内陆殖民地城镇。圣安娜始建于1557年,这里保存着40户人家,其中包括蒙塔内兹、里奥和西尔瓦斯这3户土坯建筑。昆卡新教堂、西班牙历史名城昆卡
这里曾经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之间居住着建筑工人和农场工人。在这一段岁月里,修建了巨石教堂。这里曾经繁荣一时,是西班牙人和邻区的印度人经济的中心,当时他们正在进行文化上的融合。昆卡是按文艺复兴建筑风格在美洲进行城市规划的成功范例。不同社会和文化在拉丁美洲的成功融合通过昆卡的布局和城镇风光得以生动得体现。Santo Domingo
斯泰克方丹、斯瓦特科兰斯、科罗姆德拉伊和维罗恩斯的化石遗址(Fossil Hominid Sites of South Africa)斯泰克方丹山谷的许多洞穴里藏有大量有关现代人类在过去三百五十万年里演变的科学信息,人类的生活、与人类共同生活的动物以及那些被人类作为食物的动物。这里还保存了许多史前人类的特征。斯泰克方丹遗址包括一个特别大并且在科学上具有重要意义的遗址群,有助于了解人类祖先的早期情况。这里蕴藏着丰富的科学信息,有着巨大的潜力。
斯泰克方丹化石遗址(Cradle of Humankind)、斯瓦特科兰斯化石遗址(The Cradle of Humankind Visitor Centre)、科罗姆德拉伊化石遗址(Sterkfontein Caves)
斯泰克方丹岩洞(Art of Lazing,Cradle of Humankind)是世界上南方古猿化石最丰富年代最古老的遗址,迄今已发现600余件人科化石、9000余件石器和丰富的动物化石。这里出土的被称为“普莱斯夫人”的头骨化石距今260万-280万年,是首例完整的成年南方古猿非洲种头骨化石;这里出土的被称为“小脚”的化石距今330万年,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人类先祖骨架。1924年出土的“汤恩幼儿”(Taung Child)头骨化石,距今约200万年。
比姆斯特尔迂田(Droogmakerij de Beemster (Beemster Polder))比姆斯特尔迂田可以追溯到17世纪初,是荷兰最早围海开垦的地区。整齐的田园、道路、运河、堤防和小村庄根据古典和文艺复兴的规划原则进行布局,至今仍然保留完好。
荷兰4万多平方千米的国土中,约有27%的土地低于海平面。1282年海水突破海堤,北海与伏列沃湖连成一片,形成了须德海。据统计从13世纪至今,荷兰的国土被北海侵吞了56万多公顷。从13世纪以来,通过围海造田,荷兰共修建了总长达2400千米的拦海大堤,围垦了7100多平方千米的土地,这几乎相当于荷兰今天陆地面积的1/5。街景
比姆斯特是荷兰的首个自湖中辟水造地而成的所谓圩田,水通过风车被从湖中排入大海,比姆斯特尔圩田于1609-1612年被排干。
大西洋沿岸热带雨林保护区(Discovery Coast Atlantic Forest Reserves)由八个独立的保护区组成,拥有112000公顷的大西洋森林和灌木。巴西大西洋沿岸的热带雨林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这个地区内生长有许多极具当地特色的动植物物种,反映了物种的进化过程,不仅仅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同是也有很高的保护意义。
大西洋沿岸热带雨林保护区最主要的植被是被二三十米的高大树木遮掩下的各种湿润的热带阔叶林。这个地区可能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大的云实属树木生长区。热带雨林是地球上一种常见于约北纬10度、南纬10度之间热带地区的生物群系,主要分布于东南亚、澳大利亚、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中美洲、墨西哥和众多太平洋岛屿。
由于现时有超过四分之一的现代药物是由热带雨林植物所提炼,所以热带雨林也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药房”。时至今日,全球仅有森林不足3亿公顷。森林正以平均每年4000平方公里的速度消失。世界热带雨林的面积也在剧减,1999年仍以每分钟20公顷的速度消失。照此速度,2030年世界将无热带雨林。
格朗玛的德桑巴尔科国家公园(Desembarco del Granma National Park)内有上升的海底、至今仍在发展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展现了具有全球意义的地貌和地形特点以及正在进行的地质作用。这一地区位于古巴东南部的克鲁斯周围,既有壮观的梯田和悬崖,又有一些西大西洋海岸最原始、最壮观的悬崖。
格朗玛的德桑巴尔科公园的历史非常悠久,大约是在17世纪的时候建设成功的,至今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了,建造的时候大约耗费了近五年的时间。该遗址包含有世界石灰石中最大的、保存最好的海洋阶地(包括海面上和海面下)系统上最为奇异的海岸景色。这些系统位于马埃斯特拉地区的假穹状构造中,从海面上360米一直到海面下180米,形成了一系列抬升了的石灰石海洋阶地。
洛斯马诺斯岩画(Cueva de las Manos, Río Pinturas)所集中的卓越的洞窟艺术可追溯到1000~10000年以前。“手洞”的名字取自洞窟中人手的雕画形象。此外还有很多当地常见动物的形象描绘,例如红褐色美洲驼。在17世纪欧洲人来此定居之前,一直是居住在巴塔哥尼亚这个遥远地区的猎人群体保护着这些画。
洛斯马诺斯岩画作为阿根廷著名的旅游景点,其岩洞内是私有土地,因此岩洞的开放时间也是完全根据主人的情趣雅致来决定的。
洛斯马诺斯附近还有另一个著名的景点——博斯基斯彼得里菲卡多斯。博斯基斯彼得里菲卡多斯的意思是石化森林,在阿根廷现存的三处石林中,这座石林是其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一个。
大足石刻(Dazu Rock Carvings)是唐末、宋初时期宗教摩崖石刻,以佛教题材为主,儒、道教造像并陈。大足石刻群有75处,5万余尊宗教石刻造像,总计10万多躯,铭文10万余字,其中以宝顶山和北山摩崖石刻最为著名,其以佛教造像为主,是中国晚期石窟造像艺术的典范。与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等中国四大石窟齐名。
北山摩崖造像近万尊,主要为世俗祈佛出资雕刻。造像题材51种,以佛教密宗为主,约占总数的二分之一以上。其次有三阶教、净土宗等。这些造像题材都是在当时民间极为流行的,是佛教世俗化的产物,异于中国前期石窟。
友情链接: 大图库卫星 大图库 超级模特 it屋 嘘嘘图片网 扣子图库
找茶网找茬 5iy.com 粤房网 暗黑 就买就卖 淘狗 2QQ 看电影.
卫星地图 途嗨 随手贴 图王谷歌地球网页版 抓钱 DJ库 35168 2188